从家庭作坊起步,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环卫车出口多个国家;在郭荣娇的带动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成为全国第二大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产业集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空闲时,郭荣娇会在厂里四处转转,与亲朋好友一起打地基、垒砖砌墙扩建厂房的画面,不时会在眼前浮现。
回首创业11年,郭荣娇感慨万千:“当时的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我不断在心里鼓励自己,创业再苦,也要坚持下去,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帮助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如今,郭荣娇创办的山东祥农专用车辆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项专利技术,生产的环保吸污车、洒水车、降尘类车辆销量均居全国前十。
在郭荣娇的影响下,山东济宁嘉祥县相继成立了近30家环保车生产企业,带动2000余人就业,而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嘉祥县黄垓镇,也成为全国第二大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了北方最大的民营环卫车生产制造产业集群。
从村民的难题中发现环卫车商机
2011年前后,刚刚结婚的郭荣娇放弃了在济宁的室内设计营销工作,跟丈夫一起回到了老家黄垓镇。彼时,镇上家家户户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的沼气池改建工作,郭荣娇与丈夫一起,在家中制造沼气池模具。随着改建工作接近尾声,郭荣娇偶然发现,对村民来说,清除沼气池内的粪便是一大难题。
“清理时需要弯腰、低头,费时费力不说,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舞,脏不忍睹。”早有转型念头的郭荣娇决定从这一领域入手,在成员只有6人、资金只有6万元的情况下,将原本的家庭作坊改造成研发吸粪环卫车的标准车间。
如今看来,这无疑是个冒险的决定。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郭荣娇硬是靠着一股“狠劲儿”四处求学、钻研技术,白天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拜访客户,晚上回去专心致志地设计产品。随着工厂占地从3亩拓宽到近100亩、制造设备从2台电焊机到近50台智能化制造设备,郭荣娇的产品也从最初的三轮环卫车(在农用三轮车底盘上加装罐体和相关设备组成)发展为农用真空吸粪车,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环保东风带来创新转型
创业首战告捷,给了郭荣娇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2014年,郭荣娇又做出了一个令亲友惊讶的决定——把垃圾分类车作为公司主要产品。
“身边的人都反对我,认为环卫车的技术逐渐成熟,公司的品牌也打响了,垃圾分类车毕竟还是个新事物,这么做太冒险。”而在郭荣娇看来,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垃圾分类车将成为今后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创业要想成功,不光要有机灵的头脑,还得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放弃、不言败的坚韧毅力。”
顶着压力,郭荣娇再次踏上四处学习的道路。除了学习垃圾分类车的制造技术,郭荣娇还投入精力学习如何将产品创新,将轻量化、智能化及新能源相结合。2018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郭荣娇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国六”排放的车型研发及生产。“新能源车辆也是我们现在的主要研发方向。”郭荣娇补充说。
据介绍,如今,祥农旗下的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各类环卫车则出口到罗马尼亚以及非洲多个国家。郭荣娇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青年女企业家、济宁市三八红旗手、济宁市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干好环保车事业的信心。”郭荣娇说。
创业之初,郭荣娇便暗下决心,不仅要让自己的小家过上好日子,还要让周围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通过免费培训,郭荣娇把在家就能干的网络营销岗位留给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招工时优先考虑附近的村民,尽自己所能为敬老院和中小学捐钱捐物,在疫情期间主动捐赠消毒设施设备等。近年来,郭荣娇各类捐赠累计30万元。